村头老张家那台锈迹斑斑的旧拖拉机,去年秋天还趴在院角生灰。今年开春,它却像头醒来的老黄牛,突突突响个不停,成了张建国手里的金疙瘩。他不再南下打工,就在家门口,靠着这老伙计给十里八乡翻地、播种、收割,账本上的进项一笔接一笔,比预想的强得多。张建国脸上那笑,比刚翻过的泥土还舒展。他说,这才叫过日子。
张建国干的这个,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小型创业项目。投入不大,那台二手拖拉机是他东拼西凑外加一点点积蓄弄来的;风险不高,周边种地的乡亲多,需求实实在在摆在那儿;关键是离家近,老婆孩子热炕头,挣的是安心钱。像他这样,琢磨着在家乡找出路的人,其实不少。农村天地广,只要肯下力气琢磨,本钱小的好门道真不少。
第一个门道,就在咱自家的土灶台和菜园子里,搞点特色农产品加工。
别一听加工就觉得要建大厂,那可不是咱小本钱玩得起的。我说的是家里就能张罗起来的小玩意儿。你比如,村西头的王婶。她家菜园子里的辣椒长得特别好,那种本地特有的‘红灯笼’,香辣够劲。往年吃不完,不是送人就是烂在地里。去年她心一横,买了几口大缸,照着老辈人传下来的法子,剁辣椒、加蒜末豆豉、撒盐装坛,闷上几个月,开坛就是喷香的农家剁椒酱。开始就卖给赶集的乡亲,后来名声传开了,镇上小饭馆、县城特产店都找上门来订货。
王婶现在就在自家院子里忙活,儿子儿媳帮忙打包发货,小日子过得红火。这活计,关键在‘特’和‘真’。土鸡蛋、山野菜干、手工红薯粉条、自酿米酒……
只要东西地道,口味好,卫生干净,慢慢积累口碑,就不愁卖。重要的是先小规模试试水,摸到门道了再一点点扩大。
第二个门道,张建国已经趟出路子来了,农机服务加把劲。
现在农村种地,尤其是规模稍大点的,靠人力是真累,效率也低。但家家户户都买齐农机具,不现实,也不划算。这就给农机服务留出了大空间。张建国开始也就一台拖拉机,主要帮人犁地、耙地。干熟了,发现乡亲们插秧、打药、收割都犯难。他脑子活,又咬牙添置了一台小型的二手插秧机,跟人合伙弄了台收割机。农忙时,他带着机子,从这个田头奔到那个田头,按亩收费,明码标价。忙是忙点,但收入很扎实。
这行当,关键是要懂机器、会维修(起码会处理小毛病)、讲信用、服务好。机器不用多高档,二手保养得好的就成,先从一两种常用服务做起,慢慢添置,形成服务链条,就能在村里站稳脚跟。
第三个门道,得往老物件、老手艺里寻摸,传统手工艺的新活法。
别觉得老手艺过时了,现在城里人反而稀罕这个。我们邻县有个竹编村,以前编的竹筐竹篮都快没人用了筐竹篮都快没人用了,手艺人也老了。后来村里几个年轻人,找到了县里做非遗推广的老师傅牵线,跟城里的设计师合作。把老手艺重新设计,编出了既好看又实用的竹灯罩、果盘、小摆件,还有特别精致的茶具套件。东西还是那些东西,样子新了,价格也上去了。他们就在村里设个工坊,老人带年轻人,按订单生产,线上线下一起卖。
藤编、草编、木工、土布纺织……很多地方都有沉睡的老手艺。关键是要找到懂设计、懂市场的人(可以是合作的伙伴),把传统和现代审美、实用需求结合起来,做出特色,打通销路。这往往需要点外部的资源对接。
第四个门道,适合房前屋后有地、又喜欢捯饬点活物的,搞点特色种养结合。
不是让你一上来就养几百头猪、种几十亩菜。咱说小型的、有特色的。我认识个小伙子,他家在村边有个小水塘,不大。他不养普通的四大家鱼,专门养黄颡鱼(我们这叫嘎牙子)和泥鳅。这两种鱼在本地餐馆和农家乐特别受欢迎,价格也比普通鱼高。他在塘边空地上种紫苏、薄荷这些香草,一是可以卖给餐馆做配菜,二是鱼塘需要换水时,用这些香草泡过的水过一遍,能改善鱼的肉质,减少土腥味。塘埂上还跑着他养的十几只土鸡,鸡蛋直接供应给村里的小卖部。
他这一套,规模都不大,但环环相扣,资源利用起来了,风险也分散了。养点特色禽畜(比如黑猪、绿壳蛋鸡)、种点药食同源的中草药(像金银花、薄荷),或者搞个小型的生态采摘园(种草莓、蓝莓),都是这个路子。核心是选对品种,控制好规模,最好能形成一个小生态循环,降低成本,做出特色。
这些门道,看着简单,真要干起来,门道也不少。
摸透市场再动手:
不能光觉得自己东西好。王婶做辣椒酱前,先拎着样品跑遍了镇上的小饭馆和小卖部,看人家要不要,什么口味受欢迎,能接受什么价钱。张建国也是先打听了一圈,知道缺农机服务的乡亲多,才敢买拖拉机。先找买家,再动手生产,心里才有底。
本钱小就滚雪球:
别指望一口吃成胖子。张建国是先有拖拉机,挣了钱才添的插秧机。王婶开始就几口缸,后来订单多了才慢慢添设备。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。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,挣了钱再投入,稳当。
东西好才是硬道理:
农村做事,口碑太重要了。东西掺假、服务糊弄人,传得特别快,一次就能把招牌砸了。像王婶的辣椒酱,真材实料,味道稳定,人家才愿意回头买。张建国给人犁地,深浅均匀,从不偷工减料,约好的时间绝不耽误。
学着吆喝两声:
酒香也怕巷子深。现在手机多方便,拍点真实的照片、小视频,发发朋友圈,或者弄个抖音号展示一下你的农产品怎么做出来的、农机怎么服务的、手工艺有多精巧。让外面的人看到你,了解你。村里的乡亲,镇上赶集,都是路子。
抱团取暖力量大:
单打独斗有时候挺难。比如养特色品种,几户一起买饲料、卖产品,能压低成本,提高议价权。农机服务也可以几家合买一台贵点的机器,或者互相介绍业务。我们这边就有几个做竹编的,共享一个展示和发货的小仓库,省心省力。
回村找事做,不是图清闲,是想在家门口踏踏实实挣一份生活。像张建国、王婶他们,干的都是实打实的小项目,没啥惊天动地,但能养活一家人,心里头安稳。农村的广阔天地里,藏着很多不起眼的机会,就看你有没有心去发现,肯不肯弯下腰去干。这些扎根泥土的小营生,本钱不大,只要肯琢磨、肯下力气,用心经营,也能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。这或许才是真正属于咱农村人的好光景。
评论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