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老家待了三年多,眼瞅着村里不少人的光景真是一年一个样。以前大伙儿蹲在墙根下晒太阳扯闲篇的景象少了,都在自家地里棚里忙活,精气神都不一样。跟村东头的老李头聊天,他掰着手指头跟我算,去年他捣鼓的那两亩半金银花,刨去本钱净落了三万多,比前几年吭哧吭哧种玉米强了不是一星半点。这变化,实实在在就摆在那儿。
搞药材确实是个路子。村里像老李这样尝到甜头的人慢慢多了起来。金银花这东西,咱这山坡地、田埂边都能长,不咋挑地,关键是看管起来也不算太累人。春天夏天采花那阵子人手紧点儿,但鲜花的收购点就在镇上,价钱透明,摘下来抖落抖落泥巴,人家当场就过秤给钱。这两年大家对清热解毒的药材需求大,金银花价格一直挺稳当,干的统货好的时候一斤能卖上百块。一亩地伺候好了,干花收个两百来斤不算难事。
除了金银花,还有些地方水土合适种苍术、柴胡这类根茎药材。这东西投入稍微大点,得熬个两三年才能挖根卖钱,胜在挖出来就是干货,耐储存,行情好的年头回报相当可观。种药材得摸透脾气,啥时候下种、咋防病虫害、哪块地最合它的性子,都得门儿清。还得盯紧药市的行情起伏,别扎堆种,也别贪便宜买错了种苗。现在很多乡亲都在琢磨在农村种植什么比较挣钱,药材这一块,肯下功夫钻研的人,确实能把土地的价值再往上提一提。
要说能在棚里做的文章,那非得说说蘑菇不可了。以前觉得种蘑菇都是大厂子的事儿,现在小门小户弄个半亩地的棚也能干得风生水起。像羊肚菌,长得怪模怪样像个羊肚,可金贵着呢,晒干了动辄上千块一斤,新鲜的在大城市高档餐厅也是抢手货。这东西冬天种,利用的是地里闲着的时间,温度湿度控制好了,两三个月就能见收成。投入主要在搭棚和买菌种上,管理精细的话,一个棚赚个几万块不算稀奇。不过羊肚菌娇气,伺候不好它真给你尥蹶子不长。

平菇、香菇这些老朋友就更接地气了,技术普及得广,县里的农技站就能提供菌棒和技术支持。产量高,销路也稳当,镇上菜市场每天都有人收,或者自己在集市有个固定摊位慢慢卖也行。虽然单价比不上稀罕货,但周转快,风险小,适合稳扎稳打的人。种蘑菇赚的就是个辛苦钱和技术钱,温度和湿度稍不到位,就容易生病或者减产,得天天在棚里盯着。
菜篮子工程永远有空间,尤其是那些城里人稀罕、本地又不太种的特色蔬果。像软枣猕猴桃,也叫奇异莓,个头小得像枣子,不用削皮,一口一个酸甜可口。这玩意儿在城里精品水果店挺受欢迎,价格比普通猕猴桃高不少。它比大猕猴桃耐寒,管理上也相对省心些,搭好架子就行。就是前期投入大点,买苗、搭架都得花钱,而且种下去得等两三年才开始正经挂果,急不得。一旦进入盛果期,树龄长,收益也稳定。
口感好的水果西红柿也是个路子。现在人吃东西讲究,那种沙瓤、味儿浓的老品种西红柿在超市卖得比普通品种贵一大截。种这个得有好种子,管理上多费点心,多用点有机肥啥的。好在现在电商和社区团购方便,只要品质过硬,不愁没人识货。还有像贝贝南瓜这种小南瓜,粉糯香甜,蒸着吃特别方便,这两年热度一直不低,超市里一小盒就卖挺贵。种这个周期短,南方有些地方一年能种两茬,效益来得快。
路子看着不少,但真干起来,有几个门槛绕不过去。头一个就是技术。不管是种药材、搞蘑菇还是伺候特色果树,都不是光凭力气就能干成的。金银花采花晚了,等级就掉价;蘑菇棚里温度湿度没控好,可能一夜之间就全毁了;软枣猕猴桃修剪不得法,明年挂果就少。这技术哪里来?一是靠学,镇上农技站经常有培训,别怕麻烦,多跑几趟问问;二是靠实践,自己边干边摸索,最好能拜个有经验的老师傅;三是靠看书看视频,现在网上正经的农业技术分享挺多,也能学到不少实用的土办法。
再一个就是销路。东西种出来了,卖给谁?咋卖?价钱合适不合适?这直接关系到口袋能不能鼓起来。
不能埋头光顾种,还得抬头看路。种之前就得大致心里有谱,本地批发市场常年收啥?周边有没有加工厂能定点收购?现在微信社群、朋友圈、抖音小店都能卖货,自己懂点或者家里年轻人帮把手,直接对接消费者,往往价格更好。像我们邻村几个种水果西红柿的,就跟县里几个小区搞起了固定配送,每周送一次新鲜果子,积累了一批老顾客,比卖给贩子划算多了。实在不行,几个种植户联合起来,凑够一车货直接拉到城里的大批发市场,也比零敲碎打强。最怕的就是丰收了却找不到买主,烂在地里,那才叫心疼。
搞农业投入大,周期长,还受老天爷和市场的双重夹板气。所以手里得有活钱,或者能筹到钱周转。一下子把全部家当都押在一个新品种上,万一砸了,几年都翻不了身。最好能分散点,比如大部分地种自己拿手的、销路稳当的作物,拿出小部分地或者一两个大棚试试新项目,这样稳当点。农业保险现在各地也在推,花点小钱买个保障,遭了灾多少能挽回点损失,也是个办法。
回村三年,看着土地里刨食的老乡们,慢慢找到了新的门道。那些不起眼的金银花、娇贵的羊肚菌、挂在藤上的软枣小果子,都成了新的希望。农业没有神话,不可能一夜暴富,指望撒下种子就等着收钱那是做梦。真正能挣到钱的,是那些舍得弯腰流汗、用心琢磨、敢闯敢试又不盲目跟风的人。得把土地当成伙伴,付出心血和智慧,摸透它的脾性,才能让它心甘情愿地捧出宝藏。
土地最诚实,你对它用了多少心,流了多少汗,它就实实在在地给你多少回报。这回报,是沉甸甸的收成,更是稳稳当当扎根家乡过好日子的底气。


评论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