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理ip价格暗扣真相:上行下行双向收费到底坑了谁?
“便宜到哭”的代理IP,一结账流量翻三倍?别怀疑,你大概率踩了“暗扣”+“双向计费”连环坑。今天把话挑明:那些写着“0.6元/GB”的住宅代理,为什么实际成本跑到1.8元?秘密就在两个关键词:暗扣、上下行双计。
一、价格暗扣的三种隐身术
- 标的是HTTP流量,实际却把TCP握手、重传、心跳包全算进去,一握手就多3-5%。
- 所谓“1GB套餐”按秒结算,55秒就算1小时,用不满也扣整点。
- 最狠的是“阶梯复用”,你买100GB,后台先给你80GB“共享池”,高峰时再悄悄切到“高溢价通道”,差价直接吞掉,页面却显示“用量正常”。
二、上行下行双向收费是什么意思?
简单说:你上传1M,下载1M,平台直接算2M。90%的商家不会写在显眼处,只把“流量”两个字模糊带过。做爬虫、刷量、直播推流的同学最受伤,因为业务天生上行大,一扣就是双倍。有人测过,同样跑10万条请求,单向计费耗11.2GB,双向直接飙到21.4GB,钱包原地蒸发。
三、一分钟自测是否被双向
把电脑或手机开飞行模式,只留代理IP,打开系统流量统计,跑一个纯上传脚本(比如往OSS推文件),再看后台用量。如果平台显示“已用流量”≈本地上行×2,恭喜你,妥妥双向计费,没跑。
四、为什么商家敢明目张胆?
住宅IP资源贵,运营商本身就收双向,商家干脆把成本转嫁给用户;再加上“流量”这个词中文语境太宽泛,法律没强制要求标注“单向/双向”,于是大家装傻。谁先看穿,谁先省钱。
五、避坑清单,直接抄作业
① 问客服要“计费细则”PDF,不敢给的直接pass;
② 看合同里有没有“upstream & downstream combined”字样,有就换家;
③ 买前先拿1GB测试,用curl只发上行,后台翻倍就退;
④ 挑写着“单向计”“仅出流量”的,价格略高但真省钱;
⑤ 用云监控实时对账,误差>3%就工单投诉,商家秒怂。
六、便宜≠性价比,算总账才清醒
同样跑50GB业务:
A商家0.8元/GB,双向,总价80元;
B商家1.2元/GB,单向,总价60元。
哪个香?小学数学就能算。别被“低价”两个字冲昏头,流量暗扣+双向 combo 才是隐形刺客。
七、还有隐藏彩蛋
部分平台支持“只计IP头”——过滤掉TCP重传、ARP广播,实测能再省8%流量;再加“IP连接数封顶”,爬崩了也不额外扣钱,这两功能要是同时打开,基本锁血。
看完别再当韭菜,下次采购直接甩出灵魂三问:单双向?暗扣比例?有没有封顶?对方如果支支吾吾,转身就走,你已经跑赢90%的冤种。
采购代理IP请添加微信客户经理:x31471626
评论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