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效IP的DNS缓存TTL与域名解析更新延迟平衡:代理ip不掉线的隐藏技巧
为什么改了域名记录,代理IP还是连到老家?
把域名切到新的长效代理IP池,结果部分客户端死活不走新线路,不是服务商坑,而是DNS缓存TTL在“拖堂”。TTL(Time To Live)告诉递归DNS这条记录能缓存多久,单位秒,设得长,省了解析时间,省流量;设得短,换IP快,但每次都要重新查,延迟飙高。做代理IP业务,这俩指标就是跷跷板,一头翘太高,另一头就磕地。
TTL到底设多少才“长效”又“即时”
搜索引擎蜘蛛、爬虫云、ADSL轮换池,对DNS刷新敏感度不同。经验值:
- 普通长效静态住宅代理IP,TTL 300-600秒,五到十分钟,让拨号端有缓冲,又不至于故障时等半天。
- 混拨池、短效动态代理ip,TTL 60-120秒,甚至30秒,配合客户端缓存,切出口几乎无感。
- 品牌官网、支付网关,为了SEO权重和可用性,TTL 3600秒以上,换机器先降TTL,再改A记录,双保险。
先降TTL再换IP,老运维都在用的“双缓冲”
准备迁移前24小时,把旧记录的TTL临时改成60秒,等旧缓存自然过期;新IP测试无丢包后,正式改指向;观察48小时,确认全球递归DNS都拿到新地址,再把TTL升回600秒。这一招对搜索引擎同样友好,蜘蛛抓取不会跳404,排名不掉。
客户端本地缓存也要清,别只怪DNS
Windows的ipconfig /flushdns、Mac的sudo killall -HUP mDNSResponder、Java爬虫的InetAddress缓存、Python的requests.Session,都得刷一遍。很多程序员忘了这层,结果“长效IP”已更新,代码还在连老地址,白白背锅。
CDN和云解析的“TTL陷阱”
用了云加速,NS往往给你默认TTL 600秒,但边缘节点内部还有一层私有缓存,号称“智能TTL”,实际可能半小时。换代理IP前,去控制台把“递归缓存”开关关掉,或提交工单强制刷新,否则你等600秒,云边缘却继续给旧记录,延迟翻倍。
监控+回退,让平衡不再靠感觉
免费工具:DNSChecker、WhatsMyDNS,秒级看全球解析;付费的:Catchpoint、Pingdom,可设告警。新IP上线后,把旧IP保持运行并降低权重,一旦新线路抖动,GSLB或负载均衡立刻切回,TTL再短也顶不住网络抖动,有回退才真“长效”。
懒人公式直接抄
住宅长效代理IP池:TTL 600秒 + 提前一天降TTL到60秒 + 客户端强制刷新 + 云边缘手动清缓存;动态短效代理ip池:TTL 60秒 + 域名解析防封轮询 + 本地Zero TTL插件,保证秒级切换。记住:TTL不是越小越好,也不是越大越稳,而是“能换得快,也能扛得住”。
采购代理IP请添加微信客户经理:x31471626
评论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