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被公司裁员后,我蹲在家里刷短视频,看着那些靠声音赚钱的广告,眼睛都直了。一台手机、一副耳机,窝在家里读读书就能来钱?这简直是为我这种社恐+失业人士量身定做的救命稻草啊!我几乎没怎么犹豫,立刻翻出压箱底的耳机,下载了能找到的所有有声平台APP,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。心里盘算着,不说月入多少吧,至少能覆盖下每月的房贷和外卖钱吧?
现实呢?现实给我结结实实泼了一盆冰水,透心凉的那种。第一个月,我像个没头苍蝇一样乱撞。试音?投了十几个平台和工作室,石沉大海是常态。好不容易有个小工作室回复了,试音要求是中年霸总,声音要有金属质感。我捏着嗓子憋了半天,录出来的效果自己听着都像得了重感冒的公鸭。结果?自然是没戏。那个月,收入稳稳地挂了个零蛋。看着空荡荡的后台数据,再看看手机里催缴房贷的短信,焦虑感像藤蔓一样缠上来,越勒越紧。
做有声小说一个月能挣多少钱?
这问题太笼统了,就像问做生意一个月能挣多少一样。我后来才明白,这行的收入,差异能大到让你怀疑人生。
熬过最初的迷茫期,脸皮也练厚了,试音失败成了家常便饭。终于,在第二个月快过半的时候,我捞到了第一单活,一个悬疑惊悚类的小短篇,总共不到三万字。对方出价?50块!你没听错,就是五十块人民币!录完、上传、审核通过,拿到那五十块钱的时候,我盯着手机屏幕看了足足三分钟。这钱,买两杯像样的奶茶就没了。付出的时间呢?熟悉文本、找感觉、反复录制、处理干音(就是录音的原始文件)、降噪、上传…零零碎碎加起来,十几个小时搭进去了。平均时薪低到尘埃里。但那种终于开张了的感觉,确实驱散了一点心头的阴霾。
这五十块,像是一把钥匙,帮我打开了一扇门。后来陆续又接到了一些散单。价格嘛,依然低得可怜。给儿童故事平台录过几个小故事,千字八块;给知识分享平台录过一些碎片化内容,按分钟算钱,一分钟两块五。这些钱,加起来勉强够交个水电煤气费。我安慰自己,就当练手了,熟悉设备,熟悉流程,打磨基本功。
那段时间,我每天的生活就是窝在小小的出租屋里,对着麦克风一遍遍读稿子,窗外从阳光灿烂到华灯初上,再到夜深人静。耳机戴久了,耳朵又疼又闷。长时间说话,嗓子也干得冒烟。最难受的是颈椎和腰,僵硬得像个生锈的机器人。投入呢?光是为了录出能听的声音,我就换了几个麦克风(从几十块的耳麦到几百块的入门电容麦),买了防喷罩、声卡,还自己动手用旧被子和纸板箱搞了个简陋的录音棚(就是所谓的棚),试图隔绝窗外的车流声和邻居小孩的尖叫。这些投入,远远超过了我那可怜巴巴的收入。
转机出现在大概第四个月。一个试音了很久的中型平台终于给了我一个机会,一部都市言情小说的男二角色。角色戏份不少,整本书下来有几十万字。这次是按小时结算,每小时80块!天啊,跟之前比简直是巨款!我兴奋得差点跳起来,立刻签了合同,一头扎进去。那一个月,我几乎变成了录音机器。每天睁开眼就开录,除了吃饭上厕所,所有时间都泡在那个小小的录音棚里。录完还要自己处理干音,降噪、去口水音、修爆音(就是声音突然过大产生的噗声)、调整节奏…
常常弄到凌晨两三点。一个月下来,手指头因为长时间操作鼠标和键盘都是僵的,嗓子也哑了。付出如此大的代价,最后结算,拿到了三千多块。看着这笔巨款,心情复杂。钱是多了,但身体也快被掏空了。这钱赚得,真不轻松。
再往后,情况慢慢好了一点。可能是经验积累起来了,也可能是试音多了混了个脸熟。陆续接到了一些价格更高的单子。比如给一个头部平台录过几期精品有声剧的配角,按集算钱,一集(大概20-30分钟成品)能拿到200-300块。也接过一些角色音要求比较高的广播剧项目,时薪能谈到100-150块。最厉害的一次,是竞争到了一个知名悬疑小说的男三号,在一个比较大的工作室项目里,时薪谈到了200块。那个月活儿排得比较满,加上一些零散的小单,收入冲到了接近八千。这大概是我入行以来的巅峰了。
听起来是不是还行?但这八千块,背后是什么?
巨大的时间成本:
录音一小时,前期准备(理解文本、分析角色、做标注)、后期处理(剪辑、降噪、修音、上传)可能还要搭进去两三个小时。八千块,意味着我那个月几乎没有任何休息和娱乐时间,睁眼闭眼都是稿子和波形图。
身体的透支:
嗓子长期处于疲劳状态,慢性咽炎是标配。久坐带来的腰酸背痛、颈椎问题日益严重。眼睛也因为长时间盯着屏幕干涩难受。精神压力也大,怕录不好被退稿,怕赶不上死线(Deadline)。
不稳定的焦虑:
这行没有固定工资。这个月能接满单子赚八千,下个月可能就青黄不接,只能靠吃老本或者接点低价单维持。平台政策调整、甲方喜好变化、甚至季节因素(比如节假日项目少),都可能导致收入断崖式下跌。那种不知道下个月钱在哪里的焦虑,如影随形。
隐形成本高:
设备损耗、电费、网费(上传大文件很费流量)、录音环境维护(隔音材料、空调费,夏天不开空调在密闭小空间录音简直要命)、甚至润喉糖、胖大海的费用…这些都得自己扛。
现在入行快一年了,回头看,月收入像坐过山车:
0元(开张第一个月)
50元 + 一些小单 ≈ 300元(第二个月)
散单合计 ≈ 1500元(第三个月)
言情小说男二 + 散单 ≈ 3500元(第四个月)
精品剧配角 + 广播剧 + 散单 ≈ 8000元(峰值月份)
项目空窗期 + 低价单 ≈ 2000元(低谷月份)
平均下来,一个月大概在三四千块徘徊。这还是在比较努力接单、运气也不算太差的情况下。而且,这行头部效应极其明显。那些你耳熟能详的顶级主播,靠平台头部资源(大ip版权书、独家签约)、粉丝打赏、广告分成、开培训班等,月入几万甚至十几万确实有可能。但那是金字塔尖的极少数。像我这样在腰部甚至底层挣扎的,才是大多数。我们挣的,是实实在在的辛苦钱,时间换金钱,体力换口粮。
所以,如果你现在问我,指着有声小说这一行,一个月能稳稳当当挣多少钱养活自己?我会很诚实地告诉你:很难说,非常不稳定。它不像上班拿固定工资,旱涝保收。它更像自由职业,收入波动极大,付出和回报在初期常常不成正比。你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来面对频繁的试音失败,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(不仅仅是声音好听,还要会演播、懂节奏、懂后期),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去提升设备和技术,需要像经营一门小生意一样去经营自己(打造样音、拓展渠道、维护关系),更需要一点运气和坚持。
指望靠这个快速致富?趁早醒醒。但如果你的声音条件确实不错,愿意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和磨练,能承受前期低收入甚至零收入的压力,并且把有声当成一个需要长期耕耘的副业或者兴趣来发展,那么,慢慢积累,或许也能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。至于能挣多少?真的只有天知道,还有你的本事和运气知道。反正我现在还在还房贷的路上吭哧吭哧爬着,但至少,录音棚里的那盏小灯亮着,就代表还有希望吧。
评论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