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记得十几年前乐高差点玩不下去的时候吗?那会儿他们啥玩具都做,电影、游戏、主题公园,摊子铺得太大,结果亏得一塌糊涂。眼看就要撑不住,乐高做了个决定:回去伺候那群最硬核的玩家,成年人收藏家。
他们搞出了建筑系列,伦敦塔桥、帝国大厦,细节变态到让人尖叫。你以为成年人只买给孩子?错了,这帮发烧友自己买,自己拼,还晒图炫耀。乐高死死抓住这群人,结果2015年利润就比前一年翻了一倍多。
这就叫利基市场营销案例的力量,不贪大,只做透一小撮人的心头好。
再瞅瞅你衣柜里有没有一条lululemon的瑜伽裤?二十多年前,这牌子刚冒头时,贵的离谱,一条紧身裤敢卖一百多美金。
别人都盯着大运动市场,lululemon却死磕瑜伽馆里那群追求极致体验的女人。
他们不找明星砸广告,就在线下瑜伽馆扎根。教练穿,学员跟着买,社区自然就滚起来了。面料、剪裁,全是奔着瑜伽时那点细微的舒适感去的。
结果呢?硬是在耐克、阿迪眼皮底下长成了巨无霸,现在市值都甩开阿迪达斯了。
吃透一个细分场景,服务透一群人,小众也能变主流。
还有那个户外的疯子品牌Patagonia。别人家衣服巴不得你年年换新,它倒好,直接喊出“别买这件夹克”!
广告词劝人三思,省下钱捐给环保组织。
更绝的是,开了个Worn Wear网站,专门帮你修旧衣服。环保在他们那儿不是贴标签,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,吸引了一群死忠粉。
销售额?一路涨,根本不愁卖。把价值观当产品卖,粘住的客户比胶水还牢。
这几个故事说明啥?
1、别贪心,找准一小撮人:
乐高抓成人收藏家,lululemon盯瑜伽深度用户,Patagonia拢住环保铁粉。人群越具体,需求越清晰。
2、痛点往死里打:
乐高拼细节拼到极致,lululemon的面料剪裁只为瑜伽而生,Patagonia把环保做到每一个针脚里。解决核心痛点,贵也有人买单。
3、玩社群,别光卖货:
lululemon扎根瑜伽馆,Patagonia用旧衣维修连接用户。把买你东西的人变成一伙儿的,生意才长久。
红海里扑腾,不如小河里称王。找到那个让你两眼放光的小众群体,把他们的需求当圣旨,做得比谁都深、都透。
这些利基市场营销案例证明,在别人看不上的角落,往往藏着最肥的肉。
评论0